So!azy

慢下来,探寻「时间卖多份」的可能性

Gray Chalkboard Photo

前两天在网上刷到一个说法,大意是要多多发展副业,这让我不由得回想起了自己这几年的经历。从几年前从阿里巴巴离职后,我就刻意放慢了职场的节奏,选择了一个压力没那么大的平台,回归到一种更慢的生活步调。当时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追求所谓「更好享受生活」。我其实不是一个特别会享受的人。我是想把重心从工作转向生活本身,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我希望能在这些可能性里,找到一个我真正喜欢、热爱,或者至少能让我保持足够热情的副业。

这些年,我尝试了不少新鲜事儿。比如,我喜欢在大街小巷里寻觅那些不起眼的苍蝇馆子,感受不同的味道和故事。我也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些内容。我不太愿意直接称它为「自媒体」,总觉得这个词有点被用滥了。我甚至还和朋友一起合作运营了一个 B 站账号,关注量后来居然突破了百万。这些尝试对我来说很有意思,但我并不强求每件事都要一直做下去。很多时候,我更享受的是探索的过程,而不是非要把它变成一个固定的事业。

想到这里,我脑海中又浮现了蔡康永多年前的一个观点。具体是哪次节目我记不清了,可能是《奇葩说》之类的地方。他提到过一个想法,大概是「要把时间变成可以被复制的」,或者更直白点,「要把时间卖多份」。他的意思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且均等的。如果只是按部就班上班,等于把时间单一地卖给了公司,被公司「垄断」了,没法再重复利用。但如果你能用一段时间创造出一些东西,比如写一套软件、一本书,或者其他什么作品,卖出一千份,就相当于把你的时间卖了一千次。这种方式带来的收益,也就是所谓的「睡后收入」,不需要你持续投入时间。哪怕你在睡觉,它也能继续为你赚钱。

这个观点其实特别打动我。我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这些年一直在寻找的,可能是「时间卖多份」和「从生活中发展副业」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对我来说,一个理想的副业不应该是那种需要持续消耗时间、而且一段时间只能换来单一收益的东西。如果是那样的话,它就和上班没什么区别了,顶多换了个形式而已。我想要的,是可以用一段有限的时间,创造出某种能持续产生价值的东西。这里的「价值」不一定非得是钱,也可以是更深层次的意义,比如内心的满足,或者对别人的影响。

举个例子,我做内容的时候,可能会花几天甚至几周去准备一篇文章或视频。但一旦发布出去,它就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反复看到,甚至引发讨论。这种感觉就有点像蔡康永说的「时间卖多份」。反过来,如果一个副业需要我每天花几个小时盯着,产出却只能线性增加,那我可能就不会太感兴趣。因为对我来说,副业的目的不是让自己更忙,而是让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更多生活的可能性。

当然,这些想法还在摸索中。我还是会继续尝试新鲜事儿,也会继续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副业能真正契合我的期待。或许答案不是唯一的。但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挺有意思了。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