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监测睡眠的日子
最近我又开始关注并监测我的睡眠了。
之所以说是「又」,是因为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对睡眠的关注仅停留在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上,并没有深入到睡眠阶段或睡眠质量的监测。这跟我平时没有戴表的习惯有关。上一块 Apple Watch 是 S7,带快充功能,所以那时候我尝试过戴表睡觉,利用零散的时间给手表充电。去年年底换了国行的 S10,没有快充后,睡眠监测的数据就中断了。年后回来,我给自己定了个小挑战,决定重新坚持戴表睡觉。这里说的挑战,不是为了保证睡眠时长,而是针对没有快充的 S10,我需要更好地利用碎片时间充电,同时确保睡前戴表入睡,持续监测睡眠。
现在的习惯是,白天日常戴表,晚上回家后摘下来充电,然后去做别的事情。入睡前再戴上表,就直接睡了。第二天醒来,第一件事是把表摘下来充电,然后开始洗漱,大概半小时后再戴上。这些安排听起来有点紧凑,但对我这种喜欢严格管理时间的人来说,反而挺愉悦。挑战的难点在于,我必须在睡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手表充电。如果晚上出去聚餐,玩到很晚,回家后可能直接洗漱就睡了,手表就没机会充上电。不过这其实有点强迫症的成分在作祟,S10 的续航其实很不错,新表的电池健康度也能轻松支持我用一天半甚至两天,何况我还在家里和办公室都备了充电装置。
说回睡眠监测本身,最近重新开始后,我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早点睡、别漫无目的地熬夜。我的睡眠目标是 7 个小时,但基本上每天都能睡到 8 个小时。通过关注深度睡眠和睡眠质量的数据,我试着调节自己的压力。目前来看,这种方式谈不上特别有效,但至少没有出现压力爆棚或睡眠很差的情况。

对我来说,戴表监测睡眠不仅仅是为了数据,更像是一种生活习惯的微调。S7 和 S10 在使用上的差异,也让我重新思考如何更合理地安排时间和设备。快充的 S7 让我更随意,而 S10 则逼着我更有计划性。两者的续航都不错,但充电方式的改变确实影响了我的日常节奏。总体来说,这种监测的过程让我对自己的睡眠多了一份关注,也算是个不错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