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zy

吃最烫嘴的菜,喝最冰的饮料

IMG_2065

「吃最烫嘴的菜,喝最冰的饮料」,这是我用了很多年的大众点评签名。乍一看,这句话有点夸张,但细想之下,它确实反映了我对食物和饮料的一种态度。

今天突然提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早上送完室友上班后,我按照习惯去了附近的包子铺,点了一笼鲜肉包子。第一个包子入口,那种熟悉又让人满足的感觉瞬间涌上来。为什么会这么感慨呢?因为上次吃这家包子也是送室友后买的,不过那次是打包回家吃的。30 分钟的车程,包子到家时虽然还不算凉,温热的感觉还在,但吃起来总觉得差了点意思。今天这笼刚出锅的包子,热气腾腾,咬下去的那一刻,味道和口感都充满了生命力,和上次打包的体验完全不同。所以,我还是更喜欢刚出锅、烫嘴的食物。

其实小时候,我是完全吃不了烫的东西。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有个固定的习惯——周末包饺子。从和面、擀皮、调馅到包饺子、煮饺子,每一个步骤我都会参与。煮饺子这个环节主要靠我爸,他负责掌勺,一锅饺子煮好后能盛满三大盘。饺子上桌后,我妈就接手了,她会把饺子集中到一个大盘子里晾凉,顺便给我夹出一份能吃的。为什么要这样腾挪呢?一是防止饺子在盘子里放久了黏在一起,二是我爸吃不了烫嘴的饺子,集中晾凉散热更快,三是给我和我妈分一些直接吃,最后还能空出三个盘子让我递给爸爸,继续盛下一锅刚出锅的饺子,我再去端上桌。

那时候,我和烫嘴的食物完全无缘。刚出锅的饺子对我来说太烫了,只能等着凉透了再吃。如果不够,就从那个放凉的大盘子里再夹一些。直到上了高中,我才渐渐发现,刚出锅的食物有种独特的魅力。那种温热带来的鲜活味道,是凉了之后完全尝不出来的。后来我才知道,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锅气」。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喜欢吃刚出锅的东西了。现在家里再煮饺子,我和我妈都抢着吃刚出锅的,只有我爸还是坚持吃放凉的。

不过,食物我可以接受烫嘴,饮料和水却完全是另一回事——我只喝冰的,或者至少是常温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也说不上来个确切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喜欢大口喝水的习惯吧,热水没法让我痛快地一饮而尽,而常温或冰凉的就能满足这种需求。我特别爱喝咖啡,尤其是美式,但前提必须是冰美式。热美式对我来说,喝起来简直像中药一样难以下咽。

当然,我也知道,吃烫嘴的食物和喝冰饮料可能都不是特别健康的习惯。烫嘴的食物温度过高,容易损伤食道和胃黏膜,尤其是长期这样,可能会增加一些健康风险,比如食道炎甚至更严重的疾病。至于冰饮料,虽然一时爽快,但对胃肠道的刺激也不小,特别是空腹喝的话,可能引发不适甚至影响消化功能。这些都是我后来了解到的科普知识。虽然习惯一时难改,但偶尔反思一下,还是觉得适度调整或许更有益健康。毕竟,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得顾及身体的长远状态。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