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zy

《小小的我》观后感

173554484769642

今天终于抽空把前段时间在网上讨论颇多的电影《小小的我》看完了。看完之后有些想法,想简单聊聊我的观后感。

小小的我 海报
小小的我 (2024)
个人评分:
⭐⭐☆☆☆
患有脑瘫的刘春和(易烊千玺 饰)勇敢冲破身心的枷锁,为外婆(林晓杰 饰)圆梦舞台的同时,也弥合了与妈妈(蒋勤勤 饰)的关系,并努力寻求着自己人生的坐标。在经历一个盛夏的蜕变后,他终于踏上了新的旅程。
Movie >>>

首先,如果把这部电影单纯看作一部讲述脑瘫人群艰难生活的作品,我觉得它并不算成功。我在之前的一些平权相关的日常记录中提到过,我对这类平权作品的用意本身是有些反感的。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反对所有的平权电影,而是像《小小的我》这样,用并非脑瘫人群本身的、带有一定流量的明星作为主演,通过臆想来演绎脑瘫生活的片子,让我感到不适。这种方式像是披着平权的外衣,却让流量明星去承载这个主题,多少有些别扭。

不可否认,易烊千玺在片中的信念感很强。他的表演已经是他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极致了,无论是肢体动作还是情绪表达,都能看出用心。但他毕竟不是真正的脑瘫人士,所有动作和表现都是基于主观模仿的。而且,他在片中呈现出的效果,尤其是那些被镜头反复强调的狰狞表情,似乎成了导演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核心印象。这让我觉得有些刻意。

在我看来,如果真想拍一部关于脑瘫的平权电影,不如换个思路。比如,主角是一个行动能力正常的普通人,在某个契机下对一个脑瘫角色——比如片中雅雅这样的人物——产生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出于怜悯,而是自然的一见钟情。然后故事围绕这个普通主角展开,讲述他如何努力生活、追求目标,最后与脑瘫配角有一个自然而平等的结局。这样的叙述,才更接近真正的平权。因为最好的平权,不是用主角的视角去歌颂或揣测脑瘫人群的生活,而是让他们作为普通人出现在故事里,不被特别放大或消费。或者更直接一点,请一位真正的脑瘫人士来出演,哪怕是微主角,讲述他们的真实故事——有剧本也没关系,但不要像现在这样,用「脑瘫」作为一个概念去消费这个群体。

抛开脑瘫这个层面,电影看到最后,刘春和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还是流泪了。不过这个泪水不是为「脑瘫的刘春和」而流,而是为「努力者的刘春和」而流。比起脑瘫的身份,努力奋斗的人难道不是更值得被歌颂的吗?刘春和确实是一个脑瘫人士,但他更是一个勤奋、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他身上这种品质,才是真正应该被讲述和关注的。这种品质放在普通人身上同样珍贵,只不过对于脑瘫人群来说,他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实现同样的目标。

总的来说,《小小的我》作为一部电影,表演和制作上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它在平权主题上的处理让我觉得不够自然,甚至有些用力过猛。如果能更聚焦于努力本身,而不是把脑瘫当作一个吸引眼球的标签,或许会更打动我。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