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家饭店会一直好吃
做一顿好吃的饭,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心,选好食材,掌握火候,大多数人都能端出一盘让自己满意的菜。但如果要把这顿饭变成一家店,让别人觉得好吃,就多了一些挑战。而要开一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能被顾客夸赞的店,那就难上加难了。
我吃过不少地方的美食,也常有人找我推荐吃饭的地儿。每次自己不知道吃什么时,我也会翻出曾经去过的那些店。我有个优点,凡是亲身经历过的,尤其是吃的,总记得清清楚楚。但有时候回头看那些记录,我会发现,当初给的分数放到现在,可能就不一样了。静下来想想,这背后总有些原因。
缘由一:我变了
人的口味会变,这大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以前我特别排斥带臭味的东西,比如螺蛳粉、臭豆腐,闻到就躲得远远的。可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我居然喜欢上了这些,甚至一度对螺蛳粉着迷,现在倒是完全路人态度。2020 年前,我也很爱吃臭鳜鱼,那时候杭州卖臭鳜鱼的店我几乎都吃了个遍,还自己买回来烧,俨然是个臭鳜鱼专家。但现在呢?我对它不算讨厌,可也不会特意去点这道菜。所以,如果让我重评 2020 年觉得好吃的店或菜,可能分数真不会像当年那么高。
缘由二:店家出品不稳定
这点估计是很多店都逃不过的问题。比如我很喜欢蓝蛙的摩天牛肉汉堡,从疫情前吃到它就爱上了,到现在还是我的心头好。心情不好时,吃一个汉堡或者睡一觉,就能让我缓过来。但即便是一家店,不同时间的出品也会有差别,更别提不同分店之间的差距了。餐饮行业里,SOP(标准操作流程)很重要,它能尽量保证流程一致,可原材料的批次、厨师的手感这些,总会有些波动。有没有绝对稳定的餐厅?我觉得应该没有,这只能是个相对值。所以,我们常去的店,总有几次觉得不太如意,我倒觉得不用太介意,这是正常现象,放宽心,对自己、对店家、对厨师都好。
缘由三:标准变了
这点跟第一个原因有点像,但又有不同。缘由一是主观喜好的变化,而这里我想说的是客观标准的变化。吃得多了,见识广了,我们评判事物的标准自然会调整。比如我吃过特别鲜美的清蒸鳜鱼后,再吃一个同价位但味道逊色的,即使它已经是某些人吃过最好的,我还是很难给高分。这不是挑剔,而是见识带来的参照系变化。
缘由四:厨师变了
这是最让人无奈的一点。当我们的口味和审美相对稳定时,如果某道菜的风格完全变了,很可能是当初让我们爱上它的厨师不在了。出品不只是稳定性问题,而是整个感觉都不同了。这种变化,顾客只能接受,却没法控制。
总结
所以,每次翻看我的美食笔记和评分时,总会有「啊?我怎么会给这个分数」的瞬间。朋友问我「这家店是不是不错,你给的分挺高」时,我通常会加一句:这是 4 年前的感受了,现在听说不太一样,或者你去试试,别抱太高期望。毕竟,好吃的店也好,评分也好,都是某个时间点的记录,时间变了,很多东西都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