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这几年,我一直在尝试实践一件事,这件事源于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逐渐成为我希望能一直秉持的信念:做出选择后,就不要后悔。
人生中,我们每天都在面对选择。简单来说,选择就像从 A、B、C、D 四个选项中挑一个,选定后就得承担后果。每个选择背后,都会有好的结果和坏的结果,但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好坏的比例不同。当好的部分占了上风,我们往往会觉得自己选对了,颇为得意。可一旦坏的结果占了多数,我们就容易陷入懊悔,觉得当初要是选了另一个选项,事情可能会更好。
这种「如果当初」的想法,几乎是人之常情。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最近工作中的一件事,让我对这一点有了更深的体会。
今年 3 月 15 日,我们团队启动了一个项目,任务是调试一条产线,计划在 3 月 31 日完成并装船,海运到美国洛杉矶的厂区。之前我们已经成功运输过一条类似的产线,所以整个计划看起来没什么大问题。但实际情况却没那么顺利。由于各部门配合不够理想,调试时间从 3 月 15 日推迟到了 3 月 25 日,完工时间也从 3 月 31 日延到了 4 月 14 日。偏偏在这之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如果现在发运这条产线,到港时需要缴纳远高于之前的关税。
乍一看,好像是延期导致了这个麻烦。如果按原计划 3 月 31 日装船,不就不会有这些额外的成本了吗?但仔细一想,事情没这么简单。即使我们按时在 3 月 31 日发运,海运到洛杉矶需要 20 天,抵达港口也是 4 月 20 日左右,照样会赶上贸易战的影响。甚至可能更糟——如果船已经在路上,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靠岸,承担高额费用。而现在,至少产线还没发出,我们还有机会调整方案,比如通过其他方式中转,尽量减少损失。
这个例子让我更坚定地觉得,懊悔选择往往没什么意义。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换一个选项结果会更好,但实际上,未知的变量总会存在。选择了 A,可能会羡慕 B 的好;可如果当初选了 B,未必就不会遇到其他问题。选择本身没有对错,重要的是在结果出来后,如何去面对和处理。
所以,我试着让自己习惯一件事:选定之后,就专注于当下的路,而不是回头去想「如果」。这并不是说要盲目乐观,而是接受一个现实——选择是有限的,但应对却是无限的。与其把精力花在后悔上,不如用在如何把坏的结果变得不那么坏,甚至变成新的机会。
当然,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毕竟,谁没在深夜里翻来覆去想过「当初要是怎样就好了」?但我想,慢慢地,当我们更坦然地接受选择的不完美,也许就能更从容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