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脑子腾空,留给更重要的事情
我一直以来都对时间管理颇有心得。这不仅体现在我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日程和任务,也体现在我在三家不同公司都开展过时间管理的专题培训。这些培训的内容,包括方法论和演示文稿,都是我自己原创的。我认为这些方法简单实用,尤其适合职场新人快速上手并落地。
不过,今天我想聊的并不是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也不是分享培训的内容,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我们的大脑——把精力留给更重要的事情。
从时间管理到大脑清空
提到时间管理,很多人会想到 GTD(Getting Things Done)方法论。它的第一步就是「清空大脑」。这个步骤的目的是把脑海中那些零碎的想法、待办事项,全部转移到一个外部空间,比如待办事项软件、记事本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大脑就不需要时刻去记住这些琐碎的事情。事实证明,单靠大脑去记住所有的事情并不现实,否则我们每个人都会是执行力超群的专家了。
清空大脑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能够专注于当下真正重要的事情,同时避免因为遗忘而产生的焦虑。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将琐碎的任务外包给工具,从而解放大脑的认知资源。
记录那些「不紧急但有趣」的想法
然而,除了 GTD 中提到的待办事项,还有一类想法和 GTD 的理念完全不同。这些想法并不是具体的任务,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冒出的疑问、课题,或者是一些突发奇想。比如,我在路上看到某个物体或现象时,可能会自然联想到一些延伸的问题。这些问题当下并不需要立刻解决,但却值得在未来某个空闲的时刻去深入探究。
举个例子,我在开车时注意到路上的车牌,上面有数字和字母的组合。我可能会好奇:不同的字母代表什么?字母的位置是否有规律?这些问题显然不可能在开车时立刻去查,也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所以,我会选择在日后某个不那么忙碌的时刻再去研究。这些课题需要被记录下来,以免被遗忘。
这种记录需求让我想起了 Smartisan OS 中曾经推出的「灵感胶囊」功能。这个功能的设计初衷是让用户快速记录灵感,方便日后回溯。不过,我这里记录的并不是灵感,而是一个个优先级不高的待调研课题。这些课题本质上是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比如:「立体停车库的高度一般为多少?」「PMC 岗位的职责是什么?」「新款 Model Y 和 Model 3 的静态乘坐体验」等等。
为什么不用新 App?
为了记录这些课题,有人可能会想到专门下载一个新的 App 来管理。但对我来说,引入一个全新的工具显得有些多余。我更倾向于利用已经熟悉的工具来实现这个需求。最终,我选择在 Apple 的待办事项 App 中新增一个专门的列表,命名为「待调研课题」。每次有新的想法冒出来,我就直接把它添加到这个列表中。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简单高效。我不需要学习新的工具,也不需要改变现有的使用习惯。待办事项 App 本身就支持跨设备同步,随时随地都能查看和编辑,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这个列表让我能够把这些零散的想法从大脑中「卸载」,同时又不失为一个可以随时回溯的知识库。
下一步:实践与改进
目前,我已经开始用这种方式记录和管理这些「不紧急但有趣」的课题。接下来,我计划持续实践一段时间,看看这种方法的效果如何,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比如,我可能会进一步细分这些课题的优先级,或者探索如何更高效地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实际的调研成果。
未来,我会再写一篇博文,分享我的实践经验,以及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