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编程」 vs. 「热奶宝」
2025 年,如果让我挑一件最厌倦听闻的事,非 AI 编程的故事莫属。不是说我不支持人人都通过 AI 学习编程,或者利用编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是那种明明没有需求也要硬造需求、没有能力也要蹭 AI 热度的现象,着实让人疲惫。尤其是那些号称「完全由 AI 编程打造」的 App,简直成了新时代的流量密码。
这些 App 往往有几个鲜明的特点:首先,作者热衷于在社交平台,比如 Twitter、小红书或者各种社群里大肆宣传,唯恐天下不知;其次,宣传内容里必定会强调「代码几乎全部由 AI 完成」,仿佛这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最后,这些 App 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收费,而且多半是订阅制,买断制反而成了稀有物种。这种模式,总让我想起一些似曾相识的套路。
几年前的冬天,街头巷尾突然流行起一种叫「热奶宝」的网红小吃。做法简单到毫无技术含量:奶粉兑热水,稍加搅拌,再塞进一个塑料杯,撒点廉价糖霜或者巧克力粉,就敢卖 10 元以上。那年冬天,集市和路边摊几乎被这种小吃霸占。为什么?因为它成本低、操作简单、利润高,完美迎合了「网红经济」的逻辑。回头想想,脆皮五花肉、轰炸大鱿鱼、狼牙土豆,哪一个不是同样的套路?用最低的投入,包装出最唬人的噱头,赚一波快钱就跑。
如今的 AI 编程热潮,某种程度上就是「赛博热奶宝」。一些人对编程毫无热情,也缺乏匠人精神,却一头扎进这个市场,用 AI 工具生成一堆代码,拼凑出一个功能平平的 App,披上霓虹灯般花哨的宣传外衣,就敢自称「独立开发者」。更有甚者,已经开始写书、开课,靠贩卖「AI 编程秘籍」收割一波又一波的学费。这些 App 和课程,真的有价值吗?还是只是借着 AI 的东风,硬生生造出一个个虚假的需求?
我并不反对用 AI 辅助编程。AI 确实能降低技术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想法。但问题在于,技术本身从来不是目的,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真实价值才是。那些一味追逐热点的「赛博热奶宝」开发者,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赚到流量和金钱,却很难留下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东西。2025 年的 AI 热潮,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后却不乏这样的空洞与浮躁。
这,真的是很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