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zy

面试一定要守时

maranda-vandergriff-7aakZdIl4vg-unsplash

面试一定要守时。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包含了不少值得细想的道理。说到守时,有人会立刻想到 MBTI 中的 J 型人格似乎更擅长准时,而 P 型人格可能更容易迟到。不过,今天不想纠结于性格类型的标签是否能准确预测一个人的守时习惯,而是想聊聊守时这件事在面试场景中的特殊意义。

守时,表面上看是不迟到,但不迟到并不完全等同于真正的守时。真正的守时,是在约定的时间点准确到达,既不早得让人措手不及,也不晚得让人皱眉。迟到当然是最直观的失礼行为,但在某些场景下,过早到达同样可能带来不便。社会对迟到的容忍度低,对早到的态度则宽松得多,可这并不意味着早到总是无懈可击的选择。

最近我在招聘新一轮员工,面试过程中见识了不少迟到和早到的案例。面试这个场景,对守时的要求格外严苛。原因在于,面试官的日程往往安排得紧凑,一个小时的面试可能前后还夹着其他会议或任务。整个时间链条的完整性,依赖于每个环节的准时。如果面试者迟到,哪怕只有 10 分钟,也可能打乱面试官的节奏,甚至影响后续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迟到会给面试官留下负面印象,这种印象与其说是对等待的不满,不如说是对面试者时间管理能力的质疑。

迟到对面试者自身也不利。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未知的面试官,本身就容易让人紧张。如果再因为迟到而心绪不宁,面试时的发挥难免受限。情绪的波动,加上对迟到本身的懊恼,很可能让面试者在关键时刻气场减分,从而影响整体结果。

早到似乎是更好的选择,但也得看情况。我曾遇到过这样的场景:连续安排了 A 和 B 两个面试,每个面试预定 1 小时。A 迟到了 20 分钟,B 却早到了 20 分钟。结果,留给 A 的面试时间被压缩到只有 20 分钟(还好因为 A 的迟到和平庸,让我 15 分钟就结束了这场劫难)。B 的早到本意或许是展现诚意,但实际上却让面试官陷入两难:要么让 B 在外等待,要么匆匆结束 A 的面试。这种情况下,早到反倒成了另一种尴尬。

当然,早到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度」。如果早到 5 到 10 分钟,通常是合适的,既能展现尊重,也不会给对方带来调度上的压力。但如果早到 20 分钟甚至更久,进入面试场地后,可能无形中打乱了面试官的节奏。合理的做法是,提前到附近,但不必急于进入正式场地,等到接近约定时间再出现。

换个场景看,比如朋友约会,早到可能有更多实际意义。餐厅需要排队、点菜或取票,这些都需要时间,提前到场能让后续的安排更顺畅。不过,即便早到了,也不建议立刻通知对方。过早的告知,可能让对方感到无形的催促,平添压力。相比之下,面试的早到更需要精准,因为它不像朋友间的聚会那样有较大的弹性。

守时这件事,说到底是对他人时间和自己节奏的尊重。面试作为一种高强度的社交场景,放大了守时的重要性。无论是迟到还是过早到达,都可能在无意中影响双方的体验。所以,下次面试,不妨掐准时间,既不赶得气喘吁吁,也不早得让人手足无措。这样的守时,才是真正的得体。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