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zy

面试中的沟通:主导还是被动?

leuchtturm-entertainment-U2H4Br0_NLs-unsplash

昨天聊了面试中守时的重要性,今天想继续围绕面试这个场景,谈谈沟通中的主导与被动。昨天的视角主要是从面试官和朋友赴约的角度出发,今天则想从面试者的角度来分享一些思考。

我工作十多年了,回想早些年,其实我并不擅于表达。那时候的我有些自视甚高,带着点清高的感觉,觉得自己不需要过多解释,别人就应该「懂」。这种心态在面试中往往表现得不太成熟,比如回答问题时缺乏条理,或者过于关注自己的想法,忽略了面试官的期待。后来,随着自我认知的提升,我逐渐通过一些内在的功能联结,比如 Se(感知外界的动态)、Te(理性分析与组织)、Ni(洞察规律与未来)、Ti(逻辑构建与内省),慢慢内化出一套自己的沟通体系。这些功能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像齿轮一样相互咬合,帮助我从外界规律中提炼经验,再反过来优化自己的表达和思维方式。比如,Se 让我更敏锐地捕捉对方语气和肢体语言的变化,Te 让我学会用更结构化的方式组织语言,Ni 帮我预判谈话的走向,而 Ti 则让我在回答时更注重逻辑的严谨性。正是这些能力的联动,让我在沟通中逐渐找到自信,也形成了更清晰的方法论。

今天想重点探讨一个问题:在面试中,作为面试者,我们是应该主动主导谈话,还是更被动地让面试官来引导?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我想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自我认知:你是否适合主导?

首先,作为面试者,你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你是否是一个擅于表达的人?你的思维是否足够结构化,能够清晰地传递信息?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做到并不容易。好的表达能力需要你有一定的讲述技巧和演绎能力,让对方愿意听你讲,甚至被你的叙述吸引。同时,结构化的思维也很重要,你的表达需要有逻辑、有层次,让听的人不觉得混乱,能循序渐进地理解你的观点。

如果你具备这两点,你是可以选择主导谈话的。注意,是「可以」,而不是「必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即使你有能力主导,也不意味着每次都适合主导。很多时候,面试官可能更希望引导谈话,或者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和问题清单。如果你有主导的能力,大概率也能很好地适应被动的角色,这并不是坏事。相反,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两方面还有欠缺,那么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或许是练习表达能力。这里的表达能力并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外向、聒噪的人,你完全可以保持安静、高雅的风格,但需要在关键时刻清晰、自信地传递信息。

什么是主导谈话?

所谓主导谈话,并不是要你设定条条框框,告诉面试官「我们只能聊这个,不能聊那个」。真正的主动和主导,是在开放的对话中掌握节奏,决定话题的侧重点,并在每次回答中为接下来的对话奠定方向。举个例子,面试官问你一个关于项目经历的问题,你可以选择不仅回答问题本身,还可以通过你的回答引导话题转向你的优势领域,比如你擅于的技术方向或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种主导不是强硬的控制,而是通过你的表达,让谈话自然流向你希望的方向。

我作为面试官时,其实很喜欢面试者展现这种能力。面试本质上是一场表演,如果你能主动「加戏」,展现自己的亮点,面试官通常会很乐意配合。优秀的面试者能在主导中带来惊喜,这些惊喜不是面试官刻意挖掘出来的,而是你本身就具备的特质自然流露。比如,一个面试者可能通过一段流畅的自我介绍,巧妙地提到自己的核心优势,后续的对话也会因此更聚焦于这些优势。这种主导能力,往往能让面试官对你的印象更深刻。

自我介绍:一个被误解的机会

网上经常有人吐槽,面试官一上来就让面试者自我介绍,觉得很没必要。「简历上不是都写了吗?为什么还要我再说一遍?」早些年,我也对这个环节有些反感,觉得面试官似乎没做功课。但现在,无论我是面试者还是面试官,我都很喜欢这个环节。为什么?因为自我介绍相当于面试官把开场的机会完全交给了你。你可以利用这个环节设定整个面试的调性,甚至影响后续对话的方向。比如,你可以选择突出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长,或者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展现你的个性。这些选择都会在无形中引导面试官的提问方向。

试想一下,如果不让你自我介绍,面试官一进门就开始问你问题,你是不是只能机械的回答,连面试官的风格和想要听到什么风格的答案都确定不了。如果面试官让你自我介绍,你可以通过你的表达观察他的微表情和途中的一些行为,从而了解面试官是希望获得一些什么答案的人。

一个好的自我介绍,不是机械地复述简历,而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信息,突出你想让面试官记住的重点。这是一个展现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机会,也是一个主动掌握节奏的起点。

被动应对的魅力

前面说了主导的好处,但我想强调一点:选择不主导谈话,也不是坏事。现在的我虽然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但在很多场合,我并不愿意主动主导。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主导了谈话,可能会让对话过早地到达「终点」。一个 Ni 和 Te 能力较强的人,往往能快速抓住事情的底层逻辑,理性分析后给出清晰的结论。这就像做一道奥数题,标准答案和详细步骤就摆在旁边,谈话可能会因此失去探索的空间。

相反,如果我选择被动应对,就能给对方更多主导的机会。这种情况下,我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获取更多意料之外的信息。比如,面试官的提问方式、关注的重点,都可能透露出他们的需求或偏好。而我在回答时,可以展现从容应对的能力,针对每个问题给出精准的解答。这种「见招拆招」的风格,比单纯主导谈话更能让我感到满足。让对方抛出问题,我来化解,这不仅是能力的展现,也是一种沟通中的自信。

总结

在面试中,主导还是被动,没有绝对的优劣,关键在于你的自我认知和场景的适配。如果你有清晰的表达能力和结构化思维,可以尝试主导谈话,通过掌控节奏展现自己的亮点。但即使你有这种能力,选择被动应对也同样有价值,它能让你获取更多信息,展现从容和灵活的一面。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核心都在于练习和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是让你变得外向或聒噪,而是让你在需要时能清晰、自信地传递信息,同时在倾听和回应中展现你的逻辑与智慧。面试只是一个缩影,这种沟通的能力,在生活中的每一次对话里都同样重要。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