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责任心与信息处理的平衡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比较有责任心的人。这话听起来有点主观,甚至可能让人觉得带点自恋的味道。为了避免这种误解,我换个说法:我可能是个有点强迫症的人。这两种特质,在某些场景下,其实是可以重叠的。
比如,我手机上的未读标记必须清零。这不是说我把所有 App 的通知都打开,然后逐一清理。恰恰相反,我只给少数几个重要的 App 开通知权限,只有这些 App 的消息会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才会集中精力去处理,力求把未读标记清空。这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变相的「Inbox Zero」。
基于这种习惯,我对消息的回复通常很快,几乎是秒回的那种。如果我没有立刻回复,排除睡觉的可能性,要么我在开会,要么就是觉得对方的问题可能会让我消耗过多精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选择延迟回复。心里可能已经想好了答案,但表面上不会立刻让你知道,免得让你觉得我随时都能被依赖,进而提出更多问题。
这种习惯在工作中却让我有些困扰。每一个给我发工作消息的人,我都不想怠慢。我深知,如果工作中上下游的响应速度慢,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同样,我也不希望别人觉得我是个不靠谱的合作伙伴。
今年公司把工厂拓展到了洛杉矶,和北京时间有 15 个小时的时差。经常是我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时,那边刚开始一天的工作,消息接踵而至。如果消息在凌晨 2 点前发来,我很难做到视而不见。很多时候,我会直接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脑开始处理工作。
不过最近,我开始试着在非紧急情况下让自己放松一些。前段时间我去潮汕旅游,特意请了年假。本来是想彻底放松,但公司其他人还在正常上班,难免会有需要我配合的事情。换作以前,我肯定会一条消息都不落,全部回复。但这次,我在企业微信上开了下班模式,这种模式不会推送通知,但也不完全关闭 App 的系统权限。我发现,有些事情其实没那么紧急,世界上也没有非我不可的工作。慢慢地,同事们意识到我在休假,更多的事情他们会自己解决,或者寻找其他办法。这种方式,比我一边秒回消息一边强调自己在休假,要有效得多。
抽象来看,我觉得这是在寻找一种自洽的方式。如果像秒回消息这样的事情,无法带来正向的满足感,那就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不深陷在这种消耗精力的负面循环里。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不仅是对自己的解脱,也能让事情以更自然的方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