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充电宝都被判了「死缓」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充电宝召回事件,起初我以为和我关系不大。
和很多人一样,我的第一反应也是马上翻出自己的充电宝,看看是不是在被召回的行列里。我用的是 Anker,仔细核对后发现并非问题型号和批次,于是便松了一口气,觉得这事与我无关,随即抛之脑后,毕竟最近也没有坐飞机出行的打算。
但网上的讨论并未就此平息。大家开始猜测,是不是特定品牌的供应链出了问题?或者这场动荡背后,是否有什么更深层次的行业潜台词?大众的视线一度聚焦于此。
然而,它和某个品牌的具体问题关系不大,却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根源在于一项早已颁布、如今才被严格执行的国家规定,那就是充电宝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即移动电源领域的 3C 认证。
问题并非是市场突然动荡,而是早在几年前国家就出台了相关法规,只是根据时间节奏,现在这个节点,市面上流通和我们手中在用的产品,本就应该符合新的标准了。只是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没有提前注意到这些规定从颁布到强制执行,会给市场和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直接的影响。
🔋 核心:被忽视的「CCC」标志
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3C 认证」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为了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对特定产品设立的一道强制性安全门槛。在此之前,充电宝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充电宝发热、鼓包甚至自燃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将充电宝纳入 3C 认证管理,意味着所有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的充电宝产品,都必须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标准测试。而最终体现,就是如今各机场安检时,除了检查额定容量外,多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检查项:充电宝本体上是否印有「CCC」安全认证标志。
这个小小的标志,成了新款充电宝能否「登机」的通行证。
⏰ 关键的时间节点
这件事并非突如其来,整个监管落地有一个清晰的时间线: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
2022 年 12 月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 | 明确将充电宝纳入 3C 强制认证范围,标志着政策的启动。 |
2023 年 8 月 1 日 | 认证要求正式实施 | 从这一天起,所有新出厂、销售、进口的充电宝都必须获得 3C 认证。 |
2024 年 8 月 1 日 | 销售过渡期结束 | 在此日期之后,市面上将不允许销售任何不符合 3C 认证的充电宝产品。 |
当下 | 机场安检严格执行 | 各大机场开始将 3C 标志作为判断充电宝是否合规的重要依据,并进行严格查验。 |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真正感受到切身影响的,正是最后这个环节。政策的过渡期给我们留出了缓冲,但随着机场执行力度的加大,旧款无 3C 认证的充电宝,其飞行旅途的生命也就此终结。
♻️ 我的选择:新旧更替,平稳过渡
面对这个情况,我并不打算把我手里这些陪伴我多年的「功臣」们立刻丢进垃圾桶。它们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品牌和品质也值得信赖,在过去的无数次通勤和本地出行中也从未掉过链子。
将它们仅仅因为没有一个认证标志就完全弃用,既不环保,也有些可惜。
所以我的想法是:
- 物尽其用,发挥余热。 这些旧的充电宝,将彻底告别我的旅行包,转而成为我日常通勤、办公室备用或者在城市里短途出行的电力来源。在这些场景下,它们依然是可靠的好伙伴;
- 添置新品,满足刚需。 为了确保未来的旅行和出差能够顺利无阻,购买一到两个带有明确 3C 认证标志的新款充电宝(目前我的选择是闪极和酷态科这两个品牌各一款),已经成了必须要做的事。在选购时,除了关注品牌、容量和充电速度,那个小小的「CCC」标志将成为我首要检查的细节。
总而言之,这场充电宝的「革命」,虽然给我带来了一点小小的麻烦和额外的开销,但从安全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次积极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