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zy

我的记忆力变差了

milad-fakurian-58Z17lnVS4U-unsplash

最近愈发觉得,自己的记性好像真的变差了。

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具体的小事累积起来的。就拿今天来说,便有两件小事让我哭笑不得。

今天早上上班之前,我就去书房拿了我办公需要的 MacBook,因为这个电脑我日常都是长期放在办公室,前两天拿去升级了存储空间,周日我重新安装了软件并完成了办公环境的配置。今天需要拿着它去公司。我从书房拿出来,下楼来到鞋柜这边穿鞋,之后就把它放到鞋柜上,自己去倒水喝水并带上早餐就直接出门了。

来到车库一连串熟悉的操作之后,我已经开出去 4km 左右了,我才想起来,我刚才电脑忘记拿了。

要我会开着车突然想起来忘记带,而不是到公司需要用电脑时才发现。是因为,我在开车的时候,想到了我最近车里的香氛味道不错,从而想到我今天早上出门换了新衣服,忘记喷香水了。然后联想到我记性怎么这么差,还有什么忘记的吗,然后一拍脑子,最重要的电脑忘了拿。

之后只能开车往家走,拿电脑的同时也补喷一下香水。

我觉得其实我一直以来在规划方面做的动作已经非常充分,比如在提醒事项里列一些相较而言不是眼前二是未来几天的 todo list,日期和节奏明确的我会录入到 Calendar App 里。但是我愈加发现,眼前的事情我总是会忘记,甚至有些事情我想着想着自己就忘了刚才在想什么了。

这种井井有条的「远期规划」和混乱不堪的「即时记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到有些挫败。精心安排好下周的会议和任务,却记不住五分钟前想要去冰箱拿一瓶牛奶。这说明问题可能并不出在规划工具上,而是出在了信息处理和执行的环节。

经过一番思索,我觉得或许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干预。

1. 建立一个「快速收集箱」。

其实这个机制略微类似之前 Smartisan OS 的闪念胶囊,想到就记下来。但这个具体的手机中语音收件箱的形式可能不太适合我。我之前在 Mac 上使用 Unclutter,这个软件有一个不是特别严肃的记事本功能很适合我随手记(之所以说不严肃是因为,它不像 Bear/Craft 这类笔记软件这么强调笔记,而是随手记)。

我现在需要做的是在手机上找一个可以随手记的机制,这个模式我在摸索,因为我不想使用真正的笔记工具,因为真正的笔记工具会在 format 上大做文章,我不想用这类很重的 App,这样会让我有一种人家有这种功能我却是的很随意的糟蹋感。

2. 践行「两分钟定律」

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生产力技巧:如果一件事能在两分钟之内完成,那就立刻去做,不要推迟。 这个定律非常适合处理那些琐碎但容易遗忘的即时任务。比如回复一封简单的邮件、把用完的东西归位、给某个联系人发一条确认信息,在生活中可以是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想到我要洗衣服,那就马上去洗不要拖或者等到想一次想到才去做。把这些小事立即完成,就能从根本上避免它们挤占我们宝贵的短期记忆容量,自然也就无所谓「忘记」了。

3. 尝试「说出来」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确实有效。当你意识到需要做某件事时,试着把它小声地、清晰地说出来。例如,离开房间时对自己说一句「我要去书房拿充电器」。

这个行为调动了听觉和语言中枢,相当于为大脑增加了一道额外的编码程序,记忆会因此变得更深刻。相比于仅仅在脑中「想」一下,多感官的参与能显著提高记忆的稳固性。

或者,我们增加一些夸张或者特别的动作,来让大脑锚定我现在做这个行为是为了做什么事情。这样行程了特别的「记忆锚点」也会让我即将要做的事情不容易被其他事件侵扰,从而被忘记。

记忆的衰退或许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但我们总能找到一些方法,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生活习惯,与它更好地共存。这些与其说是对抗遗忘的技巧,不如说是在重新学习如何与自己的大脑更高效地相处。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