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zy

能说出来的,往往是最不重要的需求

JBL_Flip_6_Lifestyle_01_904x560px

最近,陪伴我多年的 Bose Soundlink mini 音箱寿终正寝了。它为我的 Mac mini 服务了四年多,也算是功成身退。我并没有尝试修复它,而是决定借此机会寻找一个新的替代品。

我自认是个「木耳」,对音质没有特别苛刻的追求,只要声音清晰、不破音,对我来说就足够了。因此,在为家用电脑挑选音箱时,我的标准更多地集中在便捷、美观和均衡上。Bose Soundlink mini 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它支持 Type-C 充电,蓝牙连接稳定,外观也足够小巧精致。

带着这些明确的需求,我很快将目光锁定在了 JBL Flip 6 上。它的外形、功能和市场评价似乎完全符合我的预期。我甚至没有在网上购买,而是直接去杭州的实体店自提了回来,效率之高,连我自己都有些意外。刚开始使用时,体验确实不错,音质也完全满足我的日常使用。

然而,一个我事先完全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很快浮现了。当我的 Mac mini 进入休眠状态,蓝牙断开连接后,JBL Flip 6 也会随之休眠。关键在于,当我唤醒电脑时,音箱并不会自动唤醒并重新连接,我必须手动按下音箱上的电源键和蓝牙键才能恢复连接。

这听起来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缺陷」,但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中,它对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毕竟,之前的 Bose Soundlink mini 从未有过这个问题,习惯了那种无缝衔接的体验后,再回到这种需要手动干预的模式,实在是一种「由奢入俭难」的折磨。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选择一个新产品时,我们能够清晰表达出来的需求,往往是最表面、最容易被满足的。就像我这次选购音箱,追求的「便携」、「美观」、「音质尚可」都是市面上绝大多数产品都能达到的及格线。而真正决定长期使用体验的,恰恰是那些我们默认应该存在、甚至根本意识不到的「潜在需求」。这些需求很难在购买前被明确地表达出来,可一旦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毁灭性的。

这让我想起了选购汽车的经历。我现在开的特斯拉是我的第二辆车。如果没有第一辆车的使用经验,我可能永远无法对某些功能建立清晰的认知。大多数人第一次买车,关注点往往是品牌、动力、内饰、车机系统和空间这些宏大的叙事。这些固然重要,但它们都属于比较「大面儿上」的东西。

有了经验之后,我现在最看重的是什么呢?反而是座椅通风、后视镜自动防眩目与折叠、方向盘加热这类在产品介绍中可能只占一行的功能。因为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功能,才是在炎热的夏日、雨天的夜晚、寒冷的冬季这些无数个关键时刻,真正能解决核心痛点的东西。

无论是电脑音箱还是汽车,我们做出的每一次消费选择,都是一次对自我需求的探索。那些写在纸上、说在嘴边的需求,是选择的起点。而那些隐藏在使用习惯之下,需要通过经验才能感知到的细节,才最终决定了我们与一个产品能否愉快地长久相伴。所以,后续我应该拉长决策链路,针对于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需要想办法体验或者多一些云使用的经验,从而让每一次选择更加有准头儿。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