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zy

接手,而不是「接锅」

annie-spratt-sggw4-qDD54-unsplash

最近我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公司某个部门的管理者岗位暂时空缺,在这段时间里,许多需要该部门协作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通过部门负责人指派,而是需要我们直接找到部门内具体负责的同事。

这个过程中,一种情况频繁出现:你去找同事 A,提议我们一起来完成某项任务。同事 A 加入后,发现这件事之前是由同事 B 负责的,但基于某些复杂原因,上一次的结果并不理想。这时,A 就会开始打退堂鼓。

如果是一个敏锐的合作者,你很快会察觉到 A 在后续工作中的配合度有所下降。去询问原因时,他可能会说,这件事之前 B 没有做好,本来就不该由他来负责。这句话的言下之意,一是之前的「锅」是 B 的,你们应该去找 B 问责,而不是找我来修正;二是这件事既然是 B 做砸的,就应该由 B 来解决。

这里面包含了两种值得探讨的心态:一是害怕被问责,二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害怕被问责,但问责的究竟是什么?

害怕被问责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巧妙的地方在于,我们当下的目标是找人「重新」把事情做成,为「即将开始的」这个项目的结果负责,而非找寻上一次的负责人并追究他的责任。 甚至从根本上说,目前公司内部也没有非常明确或明文规定的问责制度。但即便如此,大家的第一反应仍然是恐惧。

这件事好的一面是,它说明大家对于一件事情做得好与不好,内心是有一杆秤的。而不好的一面在于,大家似乎过于看重这杆秤,以至于变得畏手畏脚,甚至在并非追责的时刻,也因为这种恐惧而错失了焦点。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聚焦于如何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沉浸在对过去失败的恐惧中。 更进一步说,既然我们能够感知到是之前的某位同事没有做好,那我们大概率也有方法了解到他为什么没有做好。是资源不足,是沟通不畅,还是方法本身存在问题?当我们接手一个前人留下的「烂摊子」时,我们同时也获得了一份详尽的「失败报告」。这份报告告诉我们哪些路走不通,哪些坑需要避开。

那么,如果换成我来做,我需要注意哪些点?可以采用什么更好的方法把它做好?这不恰恰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吗?相比于从零开始探索一个未知领域,解决一个已知症结的问题,反而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分析能力和执行力。

为什么他做得不好,却要对我提要求?

第二个点是我近期在工作中反复遇到的心态:「既然环境中有一个或几个人做得不好,我们是不是就不用正常做事了?」

换成更直白的话就是:「为什么他做得那么差你不去管,反而来要求我?」

在我人生的前半段,甚至直到一年前,我也会有这种情绪。这类似于一种委屈感:我是一个高素质的人,你不去提升那些低素质的人,反而来要求我做什么?

但让我们换个视角来看。在不压榨大家的前提下,是不是高素质的人更容易拿出比低素质的人更高水准的工作成果?从效率和结果的角度出发,要求高素质的人高效地拿出结果,似乎是更合理的选择。

如果一个高素质的人,常常以「我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应该去要求别人」作为自己的退路,那么时间长了,他就和他口中那些低素质的人别无二致了。

当然,很多人并非不愿意对自己提高要求,他们的真实想法更可能是:「我可以继续保持高标准的产出,但你不能继续留着那些低素质的同事,这让我心理不平衡。」

当问题走到这一步,就进入了下一个层面:作为管理者,确实需要针对大家的工作成果质量进行评估和干预。

而作为个人,我们也需要理解,我们不能拿要求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责任和分工各有不同,我们只需要专注于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对于那些持续保持在较差水准的人,过度投射我们的关注,其实是对自己最大的不尊重。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