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zy

高德扫街榜真的能做起来吗?

annie-spratt-GPCgLbBevQg-unsplash

今天高德高调发布了名为「高德扫街榜」的业务,号称榜单数据永不商业化,并开始投入大量补贴引导大家前往线下消费,把由淘宝闪购这端的外卖的战火烧到了「到店」场景。

今天讲讲我对于这个事情的看法。

🦸‍♀️ 高德会是下一个超级 App 么?

其实我早在两三年前,就对于高德地图会成为下一个 App 的事儿深信不疑,虽说高德地图并不是一个看似像是微信、抖音一样具有社交或者兴趣/内容类型的 App,但是高德地图承载了线下到达需求。并且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身份,也有自己既定的到达方式。用户使用高德地图的需求和意图都是非常明确的,这几点都是一般超级应用难以精准具现化的用户画像。

所以,在我自己觉得高德地图有希望成为下一个超级 App 的时候,我就开始「用功」了。高德前几年推出了类似于大众点评的 Lv. 会员体系,想要从把内容模块从 UGC 慢慢往 PGC 的形式过渡,我也早就成为了最高一个级别的 Lv.8 高德达人。想要达到这个等级要花费不少力气,可见我也是用实际行动来支持高德了。

🤦‍♂️ 但是高德它不中用啊

上面我已经说过了我的期许,证明了我是高德粉而不是高德黑。但是高德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得到我意识里该有的进步和发展。

就拿一个最基本的用户需求,我是一个日历日程重度使用者,其实 iOS 系统(Android 也有)提供了系统级别的 API 可以在用户授权下获取日历日程,日历日程又带有地点信息,那么我在什么时间去往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其实高德是最天然可以获取到并且排布组织我的行程的。

例如,我 17:00 约了女朋友吃饭,那么是否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提醒我准备出发(在 iOS 日历中这个叫做动身时间),路况如何,根据我的日程详情,建议我是否需要在顺路的花店买束鲜花,如果目的地恰好是入驻商家是否在我快要到达的时候帮我自动取号排队预约,并推荐我这家店的招牌菜。

以上这个场景,高德其实到现在什么都没做。也不能这么说,高德在前几年时候上线了一个导航路线中顺路买肯德基和星巴克的功能。但是几年过去了,这个功能也仅仅支持这两个商家,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个功能当年上线不是从用户出发,而是从和肯德基和麦当劳的三方获客交易来立项的。

但是,作为一个也在阿里工作过的前阿里人,我并不是说高德地图相应的产研人员不用自家服务,所以不知道作为用户需要怎样的功能。而是很多我前面说的功能的立项和研发,并不是一线的员工可以决定的,很多业务的一号位压根不重视这类真正看似和地图导航无关,但其实是产品生命周期中非常具有延展性的重要能力。而是在乎怎么和大老板汇报。

🤭 扫街榜功能其实早就有了

大家打开这个「高德扫街榜」可以发现,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榜单,说白了就是多个榜单页面聚合到了一个页面,其实高德很早就有榜单功能了,只是没有开发布会并且被众多媒体报道,而且那时候高德的榜单功能,就叫榜单而不叫什么「高德扫街榜」。所以,这次的「高德扫街榜」其实没什么开发工作量。

在大厂工作过的朋友应该都对「招、选、搭、投」不陌生,指的是一场活动的主会场页面,需要招商、选品、搭建活动页面、投放人群包等一系列操作,这种榜单页面基本上就是选品后的搭建活动页面,是一套通用的搭建页面流程,页面上你看到的一个个品和商家其实是组件,真正组件的能力是数仓等对应的中台底层能力,这项能力其实也不是什么 AI,而是早在 AI 概念火爆之前就非常成熟的算法。

所以,扫街榜这次火出圈,对于高德本身而言的开发工作量并不大,更多上更像是运营和商务动作。顺应经济下行政府鼓励多进行线下消费的趋势,迎合淘宝闪购的外卖战,趁着财报好看的基础上,把业务半径和用户心智拓展到从口碑网下线就一直找补不回来的到店业务上。

❓ 高德扫街榜能成么?

成是已经成了。但是效果如何?

我们先来看「高德扫街榜」的宣传点,是用「脚」投票。看似很对,但深究起来其实站不住脚。所谓用「脚」投票,指的是用户都是去过一个地点,无论是开车还是步行都是用脚,所以他们的评价是最真实的。那么,高德就需要有充分多的到达过相应位置的用户写出足够真实的评价,因为我自己也是 Lv.8 的高德达人,我知道,高德对于照片 EXIF 地理位置信息如果是地点本身会有加权,对于你是先导航再评价的内容也有加权。那么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真正去写评价,据我的观察,这个内容是规模非常少。那么高德或许会采用二级策略,即先用高权重的(我所说的去过或现场拍摄的图片的内容)作为最高的依据,之后使用导航过但没写过内容的数据。那么问题来了,二级策略的数据 ———— 导航过该地点,肯定多过写过内容的。我想说的是,导航过就能证明这家店值得推荐么?这只是一个非常泛的数据,充其量只能说明热度,但作为推荐榜单的数据,怕是武断了一些。

可能有人要问了,我凭什么这样一侧,姑且不说一个榜单的冷启动需要什么数据。你现在就打开「高德扫街榜」,看一下榜单内容,你就会发现,现在榜单前几位都是那些所谓游客来这儿喜欢吃的、网红的、常年排队但是味道也就那么回事儿的店,为什么是他们呢?我觉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再来说一下,高德此举如果从竞品维度来说,狙击的肯定是以大众点评必吃榜为代表的新美大。也就是大众点评和美团。那么大众点评和美团会被轻易打败么?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为什么?我们从两家的核心来看,美团和大众点评之所以能够雄霸到今天,以至于抖音在前两年的到店业务那么补贴都刚不过。是因为它手上有绝对多的商家一手资源。商家开店,多半要入驻美团,这里面是美团雄厚的地推 BD 团队的贡献,也是美团最主要的线下能力。地基一旦牢固,增量开店的新商家不得不硬着头皮加入,长此以往,这里汇聚了最多的商家,大家想要线下消费,自然会打开美团和大众点评。

再看高德,现在入场为时已晚,不可能逐步去攻克商家这一关。那么高德做的,就是从用户这一段去撬动,这也就有了为什么要把扫街榜这个名字大肆宣发,以及配合补贴了,这都是和用户站在一起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真的持久么?到店消费的用户实质上和外卖用户一样,是唯利的,谁便宜我就用谁。更何况,一旦和商家建联之后,我会面的回购到店也是直接和商家产生的,而非是你高德地图,你充其量算是一次性撮合。

💬 小结

说实话,我是非常希望高德地图雄起的,毕竟前几年高德地图上首发的 AI 红绿灯、骑行地图效果都还可以,扩展业务半径是迟早的事儿,但是在现如今的市场谈何容易。

祝高德长虹。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