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是最好的镜子
常有人说,宠物养久了会越来越像主人。但我更倾向于认为,猫其实是一面镜子,清醒而诚实地照见主人自己也未必察觉的特质。它并不模仿你,而是回应你,在与你的互动中,暴露出你的行为模式和深层性格。
这件事在我和我的室友与同一只猫的相处模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我的室友是一个内心非常柔软的人,她对所有可爱的事物都没有抵抗力。家里的猫只要冲她歪头晃脑,或者用带着点祈求的奶音叫上几声,她便会立刻缴械投降。于是,零食罐头被一次次打开,陪玩的逗猫棒也随时待命。结果就是,猫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个「财富密码」。现在每天清晨,我的室友都不需要闹钟,而是有猫咪充当「专属催促官」,用持续不断的喵叫声把她烦醒。只要室友在家,猫就像一个挂件一样黏着她,需求不断,叫声不停。
而我,恰好是另一个极端。我为它提供了生活所需的一切,猫粮的品牌与克数喂养计划、饮水、猫砂的更换频率、营养补剂和膏类的摄入计划,包括体检和疾病的送医陪护等。所有的一切都井井有条,按部就班。除此之外,我很少因为它的撒娇或者可爱而提供计划外的零食,也不会在非游戏时间回应它的玩耍请求。久而久之,猫也明白了我的原则。它在我们之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默契:它知道向我撒娇无法换取额外的好处,因此从不对我喵喵叫唤。我们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它会安然地在我身边睡觉,允许我抚摸,经常在我起身后占领尚留有我体温的地方,但从不向我索取什么。因为它知道,它生存所需的一切,我都会准时提供,而多余的,则一概没有。
一只猫,两个截然不同的反馈,这让我开始思考。猫本身并没有改变,它只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行为能得到奖励。它在我们面前呈现出的不同面貌,实际上映射的是我们各自不同的行为准则和内心边界。
如果一个人「耳根子软,没有己见」,那么猫就会用无尽的索取来试探并最终定义你们的关系。它让你看到,我们是如何设立边界的,又是如何亲手打破自己设立的边界的。我们以为是我们在训练猫,但实际上,猫也在用它的方式「训练」我们,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原则坚定与否,以及我们是否容易被情感或者「可爱」这类表象所动摇。
这种映照甚至可以更深。我们满足猫的额外需求,有时并非是猫真的需要,而是我们自己需要从「给予」和「被需要」中获得情感满足。我们拒绝它的撒娇,也可能并非我们冷漠,而是我们更习惯用建立秩序和规则来表达自己的关爱。猫不懂这些复杂的人类情感,它只对结果做出反应。
所以说,猫是一面绝佳的镜子。它不带任何评判,只是诚实地回应着我们给予的一切,无论是规则还是溺爱。透过它,我们看到的,终究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