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zy

《震耳欲聋》观后感

kuolLlagpG8TsGIhDubEWmnIBVo

本文有轻微剧透,但不以叙述剧情为主,主要以输出观点佐以剧情。若尚未观影,请慎重阅读。

今天没什么想聊的,索性谈一谈上午看的电影《震耳欲聋》吧。

震耳欲聋 (2025)
震耳欲聋 (2025)
个人评分:
★★★☆☆
灰度律师李淇(檀健次 饰)因出身聋人家庭而被卷入一场聋人反诈案。当他利用案件名利双收时,却发现诈骗案远比想象的复杂。在欲望和良知的抉择中,他将如何破局?
Movie >>>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两年陆陆续续涌现了许多引导大众关注特殊群体的影片,这是件好事,我个人对这个趋势非常支持。就像这部片子,它的主旋律是希望让大家看到听障人士生活的不易。那些在我们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情,落到他们身上,可能就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其次,这部电影在叙事上有一个比较高明的手段,它探讨了男主角打破思想禁锢的心路历程。男主角是一个 CODA,即「Child of Deaf Adults」,意为听障父母健听子女。他拥有正常的听说能力,却因自己的出身遭遇了许多唾弃。影片前半段,男主角想尽办法,试图摆脱这个标签,希望能够出人头地。但在急功近利之下,他逐渐丧失了自我与良知。同时,他的出身背景和长辈们所在的听障人士社区,又让他难以彻底与这个圈子割裂。纠结、内耗,以及对良心的拷问和对人生的怀疑一并涌来。最终,男主角选择放弃那些他曾经汲汲以求的名利,去做真正对得起良心的事。整体而言,这是一部价值观很正的电影。说实话,对于院线电影,我其实很看重这一点,大众需要一种普遍正向的价值引导,但前提是不生硬说教。

说到这里,我大概率可以给这部影片 4 星(如果按照豆瓣的五星制)。但是我最多只能给到 3 星。为什么呢?

接下来我可能要陈述一些个人观点,不单纯针对这一部电影,而是指向目前为止许多讲述特殊群体题材的大陆电影。这个共同点就是,我们似乎脱离了狗血的故事情节就不会讲故事了。例如,这部电影中描写的听障人士群体,其实并不单纯是听障人士,他们还被赋予了另一重身份:那些自觉是小人物,或是临近退休手头有些积蓄,便梦想着发财,轻易相信各种理财广告的人。不仅如此,他们还是那群防范心理极低,听不进劝告,甚至认为「你不让我抵押房子理财就是断我财路」的人。

我觉得,听障人士和这群人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为什么要将他们合二为一呢?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做法窄化甚至妖魔化了听障群体本身。如果你要讲述一个听障群体的故事,就请专注于这个故事本身,而不是去讲他们「因为防范意识低下且不听劝从而被诈骗」的故事。我不愿恶意揣测创作者是否有意丑化某个特殊群体,我更愿意相信,创作者只是觉得把这几种冲突叠加在一起,故事会更有张力。但我认为,这样做就失去了初心。我们的目的,是想让大家关注听障人士,而不是「因自身防范意识差导致被诈骗的听障人士」,对吧?

所以,我想要因此扣掉一分。这也是当下许多大陆作品的通病:为了讲一个足够好、足够有张力、足够引起共鸣与泪水的所谓「好故事」,就把许多不相关的元素硬凑到一起。这样做真的好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娓娓道来地讲述一个平凡但却同样发人深省的故事呢?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