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团队成员离职
这两天有团队成员提离职了,正好借这个机会记录一下我对于这一类问题的思考和真实的执行。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前提,我这里所说的「团队成员离职」并不是我们通过绩效不合格等手段清退的同事,而是团队成员基于自己的主观想法做出的离职行为。这里也尽可能不探讨那些因公司欠薪、工作强度巨大等问题所造成的必然离职现象。我想探讨的,是在一个正常工作环境下,当员工提出离职后,作为主管的我的一些想法。
当一个团队成员提出离职,我们通常需要面对几个问题:主观情绪的失落、是否应该挽留、他的工作由谁接手,以及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
🙅♂️ 面对成员离职的基本态度:不挽留
是的,我的基本态度是不挽留。但这并不意味着冷漠,你一提离职我就直接让你走。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你作为管理者,需要足够了解你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你需要和他们保持日常的良好沟通,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画像,知道他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处境下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基于这个前提,当团队里某个成员提出离职时,我们通常不会感到特别惊讶,基本能根据我们对他的理解,大致评估出真实的理由。
这时候,我会抽出时间和他心平气和地聊一下他的想法。在这个阶段,我通常不会提出任何带有公司立场的挽留。我所持的态度基本上是:作为你的上级,我来了解你的离职诉求;作为朋友,我来理解你的处境。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想要离职的人可能不会把真正的原因全盘托出,所以这个了解过程虽然重要,但也不必强求一个绝对真实的答案。
之所以我会说「不挽留」,是因为我觉得每个职场人都是成年人,凡事需要掌握一个度。离职是在一份工作中比较终极且严肃的一个决定。无论提出离职的动机是真的想走,还是借此表达更深层次的需求,我都会认定一个人提出的表面需求是真实需求。我不会去层层抽丝剥茧,最后发现「你原来是想涨工资」。如果你想涨工资,你应该直接提出。如果让离职成为一个博弈的由头,我去迁就,那么我其实会很被动,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即便不是一些有目的的行为,就算我们挽留成功,那么很多问题也是积攒下来了,破镜难重圆,后续任何问题发生,翻旧账是不可避免的。
🤔 我们要正确看待离职
我个人觉得,离职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只是一个单纯的行为,没有好坏之分。
先说我自己,我从来不觉得传统人事和招聘口中所谓的「三年两换」或「五年三换」是多么负面的行为。不稳定或许是真的,但每一次工作的变更,从业人员自身也承担着极大的成本。我想,一个正常人都不希望频繁更换工作。但假如面临了许多客观原因,或者主观上这个人的成长很快,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寻求更适合的平台呢?
回过头来看,假如你团队成员的成长速度很快,但是你所处的平台又给不了他更好的机会,那么离职去寻找新的机会,就是一个非常正向的事情。
我在培养团队成员时,包括在给他们做培训的时候,都会说:假如你们某天不和我共事,离开了这家公司,我下面讲的和教的东西也一定能用得上。我想表达的是,我教给他们的应该是通用的能力,而不是只有在这家公司才能使用的技能。我希望他们获得全面的成长,而不是仅仅在当前这个平台上成长。我是真心这么看的,所以假如哪天他们选择离开,我也欢迎,并且心态非常开放。我甚至和他们讲,如果他们对于自己的简历有一些想法,我可以免费提供修改和优化的帮助。
🧘 让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应对接下来的事情
团队里有人离职,自己不可能没有任何情绪波澜。我肯定也有,这次的这个波动,我大概花了两小时来消化。人是需要有情感的,产生负面的想法很正常。但是我们要有一个度,需要让心中的负面情绪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消耗掉,不能始终沉浸其中。
接下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处理好有人离职之后的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和人事部门沟通 HC 的替补事宜,撰写 JD,发布招聘信息。我一般会亲力亲为,甚至简历的初筛也由我自己来做。因为对于团队建设,我从招聘这一环开始就非常看重。
之后,需要让离职的同事做好交接工作。单据、发票、报销、工单、账号以及手头上的各种事务,都需要清晰地整理和交接。这并不是在给彼此找麻烦,而是为了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交接顺利,那么一来可以避免日后的反复扯皮,二来我们也不会因为各种遗留问题而手忙脚乱,甚至去多次打扰已经离职的他。
这里其实有一个思路: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团队模型抽象出来。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承担或扮演了一个「角色」。角色和人的区别在于,人是具体的个体,而角色是人来扮演的。当我们将团队中的角色抽象好之后,那么有人离职,我们只需要评估「我需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来接替这个角色」即可。
其次,如果公司实力允许,尽早地建立人才梯队。也就是说,每一个角色都有一号位,同时也有可以作为 backup 的替补。你甚至要为自己建立 backup,这样在面对任何人的离职或升迁时,都不会那么被动。
总而言之,理性看待成员离职,将它视为一种正常的人员流动。作为管理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决定,处理好后续的工作,并不断优化自己的团队结构和人才储备,让团队始终保持健康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