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话铃声恐惧症
我之前写过文章,坦言自己不喜欢接听语音和电话。那篇文章更多是侧重于微信或者即时聊天工具方面的(文章:《即使是好朋友,我也讨厌用微信这么聊天》)。但最近我发现,这种「不喜欢」的根源,其实是一种更具体的情绪,它精准地发生在从电话铃声响起,到我决定接起它的那几秒钟之内。
这是一种充满了想象、预设和自我恐吓的心理活动。当屏幕亮起,显示出那个熟悉的名字和头像时,我的大脑会立刻开始高速运转,构建一个关于这通电话的「灾难场景」。
比如今天早上在通勤路上,我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美国工厂的厂长。我心里猛地一紧,脑海里瞬间闪过几个念头:是不是最近工厂事情太多,压力太大,他累得想撂挑子不干了?还是工厂的安全措施出了纰漏,有员工受伤了?或者是哪个关键的供应商出了问题,要影响整个生产计划了?这些想象中的画面在我脑中盘旋,每一个都指向一个麻烦的、需要立刻处理的危机。
我怀着一种类似「开盲盒」但预感是「惊」不是「喜」的心情接起电话。结果,他只是平静地向我反馈几个资源的协调问题,只需要我在线上进行一个简单的批准操作。整通电话不到一分钟,波澜不惊。
挂掉电话后,我感到一阵脱力。那种感觉,就像是为一场根本不存在的战斗穿上了全套盔甲。
这种事情并非只发生在工作上。我母亲的电话,是另一个能轻易触发我这种情绪的来源。每次看到她的号码,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她是不是又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生气了?是不是又要开始向我抱怨我父亲的种种不是?或者,是不是又要给我布置一些让我哭笑不得的「调研课题」?我的思绪会立刻被这些充满了负面情绪和潜在压力的可能性所占据。
但很多时候,电话接起来,她可能只是想让网购点东西,或者只是又一次重复她对我父亲抽烟问题的担忧。这些事情虽然也可能琐碎,但与我预想中的「狂风暴雨」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在反复经历这种「预设灾难」与「平淡现实」的落差之后,我开始分析这种恐惧的来源。我发现,它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
我只在接到「已知对方是谁」的电话时才会感到恐惧。
当来电是快递、外卖或者一个完全陌生的号码时,我内心毫无波澜,甚至会立刻接起来,因为我知道那大概率是一个功能性的、不掺杂复杂人际关系和情绪的通知。对方的目的很纯粹,要么是送达一件物品,要么是确认一个信息,仅此而已。
而那些让我恐惧的来电者,无论是同事还是母亲,他们与我之间都存在着一段长期的、复杂的关系。正是这段关系,为我的「灾难性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于公司同事,我们之间有工作、责任和压力的连接;对于亲人和朋友,我们之间有亲情、友情、担忧和期望的纠缠。
所以,在电话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我所恐惧的,并非是「接电话」这个行为本身,而是恐惧这段关系中所有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会通过这通电话被瞬间引爆。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来电,而是一个装满了过往经验、潜在矛盾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潘多拉魔盒」。我的大脑基于对这个人的了解,自动筛选并放大了所有最坏的可能性。
说到底,这种恐惧源于对未知的焦虑,但这种未知又并非完全的「无知」,而是基于「已知」的推演。因为了解对方,所以才有了预设;因为在乎这段关系,所以才害怕出现问题。
或许,那短短几秒的铃声,就像一个放大器,将我们内心深处对特定人际关系的所有不安,都清晰地投射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