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zy

在动手之前,我想得太多

quino-al-xEy9QNUCdRI-unsplash

我的业余时间其实相当充裕,心中也一直有个模模糊糊的「开发梦」,希望有一天能亲手创造一些实用的小工具。这个念头存在很多年了,尤其在近两年 AI 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实现这个梦想的门槛被前所未有地拉低,但我却依然停留在原地,迟迟没有迈出第一步。

有时候,我会把原因归结于「缺少一个好需求」。但事实是,值得被解决的需求其实时常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举个例子,我早期用过两款名为 MacID 和 Nearlock 的应用。它们的核心功能很相似,都是通过感应 iPhone 与 Mac 的距离,来实现 Mac 的自动锁定与解锁。这是一种相当优雅和便捷的体验。然而,MacID 的功能相对单一,而功能更丰富的 Nearlock 却早在六年前就停止了更新。最近,当我再次需要「离开电脑自动锁屏」这个功能时,发现它们都已不再是可靠的选择。这时,一个强烈的念头再次浮现:「既然没人做了,我是不是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当然,这种需求有很多,这里只是我随便想到的一个。

然而,一个需求的存在,就足以成为开发一款软件的全部理由吗?

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动手就好。但我的思绪却忍不住飘向了更远的地方。我希望我做的东西能被更多人使用。那么问题来了,当这款因单一需求而生的 App 完成后,我该如何驱动它的后续迭代?作为一个有着多年产品经理经验的人,我很难不去思考它的「进化路径」。如果一个 App 只是「一次性创造」的产物,无法伴随用户的需求持续成长,总会让我觉得少了些什么。

有时,我会用「敬畏之心」来解释自己的迟疑。我并非开发者出身,贸然踏入一个不熟悉的领域,似乎显得有些「班门弄斧」。告诉自己要怀有敬畏,不要轻易涉足,听起来是个不错的理由。 但说实话,「敬畏之心」这套说辞,多少有些自欺欺人。在今天这个时代,跨界的成本已经非常低,许多优秀的产品恰恰出自那些「非科班」的创造者之手。深究下来,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只有一个字:懒。

可我真的那么懒吗?在很多事情上,我都能展现出不错的行动力和坚持。为什么唯独在「开发一个 App」这件事上,我会如此犹豫不决?

思来想去,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我害怕搞砸了。

前面提到的所有理由,无论是缺少需求、担心无法持续迭代,还是所谓的敬畏之心,归根结底都是「害怕搞砸」这个核心恐惧在不同层面的具象化。我害怕做出来的东西不够好,害怕它只是昙花一现,害怕作为一个「门外汉」的作品会引来专业的嘲笑。

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我选择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敬而远之,而不是躬身入局。

#daily